電療「殺癌」與「保免疫」的平衡:淋巴結電療的再思考
- drsotszhim
- 10月5日
- 讀畢需時 2 分鐘

傳統上,當我們為癌症病人進行放射治療(俗稱「電療」)時,醫學界一直存在一個爭議:究竟應否連同腫瘤附近的淋巴區域一併電療?
傳統做法:預防性電療
以往,對於乳癌、頭頸癌、肺癌等癌症,醫生們的做法比較進取。即使某些淋巴結未有明顯被腫瘤侵蝕的跡象,我們很多時仍會採取「預防性電療」。這做法背後的理念,是擔心微小的癌細胞可能已經擴散到淋巴系統,希望透過電療「斬草除根」,防患未然。
新發現:電療可能削弱自身免疫力
然而,近年的醫學研究帶來了新的反思。原來,過度及大範圍地電療淋巴區域,可能會「殺錯良民」,對我們身體的免疫系統造成傷害。
淋巴結正正是我們免疫系統的「訓練基地」。當身體要對抗腫瘤,淋巴細胞(一種重要的免疫細胞)會先接觸到癌細胞,然後將癌細胞的特徵帶到淋巴結。在淋巴結內,這些淋巴細胞會「教育」和「啟動」其他免疫細胞(如T細胞),繼而產生針對腫瘤的長期免疫反應。
如果我們在電療原發腫瘤的同時,亦大範圍地照射淋巴區域,就有可能將這個「免疫訓練工場」一併摧毀。大幅度的電療會殺死淋巴結內寶貴的淋巴細胞,令身體無法建立起有效的抗癌免疫力。
在「清除」與「保護」之間取得平衡
這個發現,令醫學界開始重新審視電療的策略。特別是當免疫治療已成為癌症治療的重要一環時,我們更需要小心處理這個問題。免疫治療的原理是透過藥物去「激活」病人自身的免疫系統去攻擊癌細胞;如果在同一時間,我們卻用大範圍的電療去傷害淋巴細胞,豈不是自相矛盾、事倍功半?
有實驗證明,調整電療的時序,或能帶來更好的效果。例如,先集中電療原發的腫瘤,待身體的免疫反應啟動後(例如相隔8至10日),才對淋巴結進行電療。這樣做,似乎可以在殺死癌細胞的同時,亦能保存身體一定的免疫能力。
總括而言,電療的角色正從單純的「殺滅」,演變為更精準、更講求策略的治療。如何在「徹底清除淋巴殘餘癌細胞」和「保護淋巴結內的免疫細胞」這兩者之間取得最佳平衡,是一門大學問。
現時,醫學界仍在積極研究,如何將電療與免疫治療更有效地結合,例如治療的先後次序、照射的範圍和劑量等,都需要更多的臨床數據去支持。



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