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搜尋

治療癌症如捉賊:如何「捉到路」, 追截癌細胞擴散路徑

  • drsotszhim
  • 8月31日
  • 讀畢需時 5 分鐘


ree

我們常說,治療癌症最關鍵是要「捉到路」。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?所謂「捉到路」,就是準確預測並掌握癌細胞的擴散路徑。為何這如此重要?雖然有些癌症在早期只是局部病變,尚未擴散,但如果我們無法預測它的路徑,沒有在它可能擴散到的地方預先進行治療,就可能有些微小的癌細胞「走甩」,在我們不知情下悄然引起全身擴散。


以常見癌症為例:乳癌、肺癌、前列腺癌的擴散路徑


1. 乳癌:腋下淋巴是第一站


以最常見的乳癌為例,即使病人的腋下淋巴結(俗稱「淋巴核」)未發現擴散,我們也要格外警惕。因為癌細胞在乳房生長後,若要擴散,第一步通常就是走向腋下的淋巴系統。因此,醫生在進行手術時,通常會取出幾顆「前哨淋巴結」進行化驗,檢查是否有微小的腫瘤細胞已經轉移到此處。


如果前哨淋巴結發現有癌細胞,醫生便可能需要切除更多腋下淋巴結,並在術後輔以電療(放射治療)來「追截」漏網之魚。很多病人會問:「明明腋下淋巴只有一兩粒癌細胞,甚至已經透過手術切除了,為什麼還需要電療?」


這是因為腋下淋巴系統分為三層,癌細胞首先到達第一層,然後可能繼續向上走到第二、三層,甚至到達第四層——即鎖骨上的淋巴結。鎖骨上淋巴結是無法透過手術切除的。因此,只要癌細胞已侵襲到第一層淋巴,即使只是一粒,我們很多時也需要對鎖骨上的淋巴區域進行預防性電療,以截擊那些有機會擴散的癌細胞。我們預防性地進行電療,就是為了減低局部復發以及癌細胞走向全身的風險。


2. 肺癌:三條主要的擴散路徑


肺癌的擴散路徑主要有三條:


胸膜擴散:肺部的外圍由一層胸膜包裹。因此,有些肺癌會沿著胸膜擴散。這就是為何病人在接受手術時,醫生可能需要切除一部分鄰近的胸膜,以確保徹底清除癌細胞。

淋巴擴散:肺癌細胞會走向局部的淋巴結,例如氣管旁、縱隔(胸腔中央)、大氣管或細氣管附近的淋巴結。手術時醫生會一併切除這些淋巴結,如果化驗後發現淋巴結含有癌細胞,便很可能需要進行術後治療,以清除已擴散的癌細胞。

血液擴散至骨骼:肺癌細胞特別喜歡轉移到背脊骨。這是因為胸腔與背脊骨在血液循環及淋巴系統上有所連通。因此,有些肺癌病人是因為背脊骨痛才發現癌症已經擴散。


有見及此,在制定治療方案前,醫生通常會利用正電子掃描(PET Scan)等影像學檢查,確保癌細胞沒有擴散到胸膜、淋巴或背脊骨,才會考慮進行手術切除。


3. 前列腺癌:按部就班的擴散軌跡


前列腺癌的擴散路徑與乳癌和肺癌不同,它像有一條固定的「路軌」,通常按部就班地擴散。


淋巴擴散:初期擴散會發生在前列腺附近的淋巴結,即盆腔內的淋巴結。癌細胞會由最低處的淋巴結開始,慢慢向上蔓延,直至腹股溝(俗稱「大髀罅」)及腹主動脈旁的淋巴結。

骨骼擴散:癌細胞可透過與淋巴相通的血液系統,轉移到下半身的骨骼,例如盆骨或下腰部的骨骼。有些病人也是因為腰痛才發現患上前列腺癌。


治療策略:預防性治療與精準打擊的平衡


正如上述例子,每種癌症都有其獨特的擴散路徑。因此,有時候即使影像掃描顯示某些淋巴結沒有癌細胞,我們仍會進行預防性的治療。例如,對於一些高風險的前列腺癌,即使掃描顯示淋巴未受影響,我們在進行電療時也可能會將部分盆腔淋巴結納入治療範圍,確保將有機會「走散」的殘餘細胞一併殺死。


這個情況,我經常跟病人打一個比喻:


想像有一班匪徒在中環搶劫了金行,然後分頭乘搭港鐵港島線逃走。我們的影像掃描就像閉路電視,可能只看到一兩名匪徒在金鐘或灣仔站出沒。於是,我們派警察到這兩站拘捕了他們。但這是否代表其他匪徒沒有逃到更遠的車站,例如銅鑼灣、天后,甚至轉車到其他線路呢?當然不是。


為了將所有匪徒一網打盡,我們需要預防性地在其他可能的地點(如銅鑼灣、天后站,甚至其他轉車站)部署警力進行搜查。同樣地,即使是目前最先進的正電子掃描,也無法百分之百保證沒有任何微小的癌細胞擴散。因此,醫生需要根據臨床經驗和數據,對一些高風險的區域進行預防性治療,這是根治腫瘤、減低擴散風險一個非常重要的觀念。


過度治療反而有害?


那麼,是否對所有病人都進行大範圍的淋巴切除或電療,「有殺錯,無放過」就是最好的策略呢?其實未必。


過度的治療可能帶來反效果。以列腺癌為例,非必要的大範圍盆腔淋巴電療,可能引致下肢淋巴水腫。更重要的是,淋巴組織是免疫細胞的居所,大範圍地攻擊淋巴系統會削弱身體的免疫力。同樣的道理亦適用於乳癌和肺癌。


在十多二十年前,腫瘤學界尚未完全意識到這一點,當時的做法傾向於大範圍的預防性電療。但近十多年的研究發現,這種「有殺錯,無放過」的做法因為損害了病人的淋巴細胞數量,反而可能令腫瘤更容易復發,甚至縮短病人的存活期。


因此,現代癌症治療講求一個精準的平衡。就如追捕匪徒,我們不能因為要捉拿幾個賊人,就將整條港島線甚至整個地鐵網絡在繁忙時間完全停駛,因為這樣對社會造成的影響將不堪設想。治療也是一樣,醫生需要根據每個病人的具體情況,精準地決定預防性追截的範圍,不能太多,也不能太少。


治療後的固本培元:中醫的角色


當所有「賊人」(癌細胞)都被清除後,更重要的是增強身體自身的防禦力。這就是中醫所說的「固本培元」、「扶正驅邪」。為何這如此重要?即使我們捉拿了所有匪徒,但如果長遠來看,社會的保安機制(如增加銀行保安、加強警察巡邏)沒有改善,匪徒還是會再次出現。只有建立強大的震懾力,讓那些潛在的罪犯不敢作惡,才能長治久安。


身體也是一樣。治療後,必須透過「固本培元」來改善體質,恢復身體的「正氣」,增強免疫力。免疫系統就像體內的警察,時刻巡邏,防止新的癌細胞形成或殘餘的癌細胞作亂。一個地方之所以劫匪叢生,根源問題可能在於保安系統的缺失。同樣地,癌症的出現也反映了身體內部環境的失衡。因此,治療不能只著眼於清除病灶,更要從根本上改善體質。


那麼,假如癌細胞已經擴散到全身,我們又該如何應對呢?在下一篇文章,我們將會繼續探討晚期癌症的治療理念。


 
 
 

留言


文章: Blog2_Post

訂閱表單

感謝您提交以上資訊!

  • Facebook

©2023 by 中西醫說- 蘇子謙.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