了解肝轉移癌的治療策略
- drsotszhim
- 8月22日
- 讀畢需時 3 分鐘

很多人以為,肝臟出現腫瘤就等於肝癌,但事實並非如此。臨床上,肝臟最常見的腫瘤,其實是由其他器官擴散而來的「轉移性腫瘤」。例如肺癌、乳癌、大腸癌,或是胃癌、胰臟癌等消化道癌症,這些原發性癌症的癌細胞,都有機會隨著血液或淋巴系統「走」到肝臟。
那麼,當癌細胞轉移到肝臟時,我們應該如何應對?治療方案又有甚麼選擇呢?
治療的第一步是仔細評估癌細胞的擴散程度。除了肝臟,癌細胞有沒有擴散到其他器官?這個答案將會直接影響治療方向。
在某些情況下,癌細胞只會「有限度」地轉移到肝臟,例如肝內只有一、兩顆,甚至三、五顆腫瘤,醫學上稱之為「寡轉移」。這種情況在肺癌、乳癌,尤其在大腸癌的個案中相對常見。針對這種局部性的轉移,我們會優先考慮使用「局部治療」方法,目標是將可見的腫瘤徹底消除。對於大腸癌肝轉移,如果情況許可,外科手術切除是根治性的首選,而消融治療亦是有效的替代方案。至於不適合手術的肺癌或乳癌肝轉移,則可透過立體定位放射治療(SBRT,俗稱「電療」)精準地消滅腫瘤。
另一種較棘手的情況,是癌細胞在肝臟內廣泛地「瀰漫性」擴散,可能出現十幾、二十個,甚至更多的腫瘤,幾乎佔據了整個肝臟。這時,病人可能會開始出現明顯症狀。由於大量腫瘤令肝臟腫脹,壓迫到其表面的神經薄膜,會引起右上腹脹痛不適。如果腫瘤位於左肝葉,更有機會壓迫到胃部,導致病人感到飽滯、食慾不振。值得一提的是,早期的肝轉移通常沒有症狀,因為肝臟內部缺乏痛覺神經,只有當腫瘤大到撐開肝臟外層的薄膜時,痛楚才會出現。
面對廣泛擴散的肝轉移,治療方針會轉為以「全身性藥物治療」為優先,目標是盡快控制及縮小全身的癌細胞,以保護肝功能。此時,醫生未必會立即採用電療,而是會盡快使用化療、標靶藥或免疫治療等抗癌藥物。因為若肝臟內的癌細胞不受控制地持續生長,會不斷侵蝕正常的肝細胞,最終可能導致黃疸、腹水甚至肝衰竭等嚴重併發症。最危急的情況,是病人的肝功能已因大量腫瘤而嚴重受損,除了要用抗癌藥物盡快縮小腫瘤,讓正常肝細胞有空間「重生」外,亦可能需要藥物輔助以保護剩餘的肝功能。
在中醫角度,針對肝轉移亦有相應的治理方法。當病人因肝臟腫瘤太多而感到腹脹、食慾不振時,中醫除了會用「補氣」、「補肝」的藥物來扶助病人的「正氣」外,更會使用「軟堅散結」的中藥。這類藥物旨在縮小及軟化體內的「硬塊」(即腫瘤),從而紓緩症狀。
總括而言,肝轉移的治療方案是高度個人化的。醫生會綜合考慮腫瘤的原發位置、肝臟內腫瘤的大小、數量、分佈、病人的肝功能狀況,以及癌症的生長速度等因素,來決定最合適的治療路徑——究竟是採用手術、電療等局部治療,還是以全身性的藥物治療為主。如果您或親友不幸確診癌細胞轉移至肝臟,請務必與您的主診醫生詳細溝通,共同制定最適合您的治療計劃。




留言